本視頻聚焦中藥材與中國人的緊密聯結,展現本草在時代變遷中的傳承與新生。 從廣西白石山的絕壁開始,最后一代采藥人陳劉榮為讓野生石斛延續,放棄采摘轉而探索 “野化種植”。他克服 90 度垂直山體的攀爬風險,改良肥料與種植方法,哪怕初期成活率不足 50% 仍不放棄,后來與志同道合的戚迅攜手,用堅守守護著這味藥材的自然生機。 鏡頭轉向新疆烏魯木齊,7 月紅花盛開季,以王學芳為代表的采花工們,每天凌晨與陽光賽跑,在 4 小時黃金采摘期內爭分奪秒。他們全副武裝抵御烈日,母女搭檔、同鄉互助,20 天的辛勞不僅撐起家庭生計,更保障了道地紅花的供應,而種植戶索大姐則嚴格把控晾曬標準,確保藥材品質達標。 在吉林撫松,曾經的名貴藥材人參走進尋常生活。鄒吉友種植的林下參需十年方成,他還將尋參變成旅游項目,甚至把人參端上餐桌,讓 “大補元氣” 的珍品有了煙火氣;萬良人參市場的深夜交易,更見證著人參從 “神壇” 走向市場的轉變。 上海崇明島的西紅花,打破 “藏紅花產自西藏” 的認知,科研人員吳沛穎團隊用現代科技解析其成分,探索藥用價值;云南的中藥資源普查隊則翻山越嶺,記錄瀕危藥材、采集標本,為中藥資源保護與傳承筑牢根基。 從傳統種植到現代科研,從守護瀕危到融入生活,本草的故事里,藏著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、對傳承的堅守,更彰顯著中醫與時代同行的活力。